7月19日,由武警部队举办的“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落下帷幕,这场“枪王之王”的巅峰对决在苍茫戈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论剑天山,淬锋砺刃。20余个国家的50多个狙击小组,在6天的时间里,围绕精准基础、典型场景、综合战斗、极限挑战4个类别12个课目展开了激烈角逐。在风沙与烈日的见证下,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狙击精英们不仅用精准的弹道刻下了技艺的巅峰,更在并肩作战中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将带着这份友好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继续投身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使命。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中国武警猎鹰突击队来了!(中工网记者 赵龙)
毫厘之间决胜负
天山脚下,七月流火。狙击手拉米·那赫拉匍匐在地面,食指缓缓扣动扳机。“砰!砰!”两颗子弹穿过枪膛呼啸而出,一前一后扑向60米外的靶标。两根直径仅为3毫米的红色玻璃管应声炸裂,“轩辕剑”笔直插入下方的泡沫垫。
黎巴嫩参赛队员拉米·那赫拉刚才参加的课目名为“暗箭刀锋”,要求选手在60米外、50秒内击中一横一竖的2个长10厘米、直径3毫米的玻璃管,全部命中目标方能获赠“轩辕剑”。
“3毫米,细如铅笔芯,十分考验射手对线状目标的精准狙击能力。”课目主裁判郑印向记者剖析难点,“另一个考点藏在射击顺序里,纵向管好比‘钥匙孔’,只有第一发命中,才有机会触摸到横向管这个‘锁芯’。”对射击流程的巧妙设计,让难度陡升,对狙击手而言是技术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7月15日下午,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参加“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的各国参赛队员在“筑垒御敌”课目竞赛中。(侯崇慧 摄)
另一边的赛场,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上演。
“呼吸!压住!”中国武警参赛选手孙邦众在负重通过“Z”形排水管道时小声提醒前方的队友。剧烈运动后,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但已经没有时间给他们调整。他们动作迅速地完成枪弹结合,脸颊紧贴着枪托,透过狭小管道寻找目标。
“砰!”一阵枪炮声炸响。与此同时,孙邦众透过瞄准镜锁定,轻扣扳机,果断击发,近300米外的靶标瞬间被贯穿。
记者从场边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进行的课目名叫“声响掩护隐蔽狙击”,要求狙击小组在120秒内,在256米至288米的远距离,携带背囊和弹匣协同依次通过低桩网、排水管道,利用狭小管道对半遮蔽头部靶进行射击。
“想要在这个课目取得好成绩,必须在负重运动后快速调整呼吸,同时还要克服光照、温度及湿度等不利条件的干扰,最快速度搜索瞄准击发,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和失误。”走下场的孙邦众告诉记者,虽然时间有120秒,但射手必须在枪炮声响起的3秒内完成击发,时间短、干扰多、距离远,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判定位置、据枪瞄准、修正偏差等一系列动作。
这是孙邦众第二次参加“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对比上一届“锋刃”,他告诉记者,这个课目变化很大,不仅距离变远了,直径8厘米的半遮蔽靶上还有标有1-5环的环线,“要得高分,必须精益求精”。
“枪王”对决,胜负系于毫厘之间。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当一个课目的成绩出炉,射手排名榜就会刷新一次。
“高难课目的竞技,放大了技术、心态、反应上的差距,当这些细微的变化投射到赛场,就成了决定胜负关键。”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领导对此有着更深的洞察:“淬锋砺刃,就是在一场场竞技比拼中精进技艺,在一次次挑战不可能中实现突破。”
瞄准实战砺硬功
狙击赛场竟设置了手枪靶?这有些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在“渗透狙击”课目现场。记者发现,选手们在抵达5号射击阵地时,会放下狙击步枪,迅速领取手枪对近处的5个“集团目标”展开射击。
“真实战场,狙击手不能只依赖狙击步枪,而是要学会使用多种武器,甚至近战搏斗。”走出竞赛区,中国武警参赛队员刘士柱喘着粗气说:“这是一场‘完整’的战斗。”
完成渗透狙击,选手需要在20分钟内依次跃进至丛林、巷道、屋顶等5个射击阵地,对目标进行“定点清除”,全程奔袭约1.1公里,各类射击目标共有20多个。
7月15日下午,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参加“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的蒙古国参赛队员在“人机协同隔障狙击”课目竞赛中。(侯崇慧 摄)
作为此次竞赛中所有课目中分值最高的课目,“渗透狙击”课目满分为400分,想拿到高分并不容易。该课目以狙击小队深入敌后解救人质为战斗背景,共设置隐蔽渗透、协同接敌、定点打击、控守压制、游动反击、掩护打击、快速撤离等7个作战环节,采取综合演练的形式分段组织实施,全程贯穿组织指挥,注重技战一体运用,检验狙击小组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综合战斗能力。
记者了解到,本次比赛的课目设置,借鉴了近年来武警部队成功处置的实战案例经验、近些年全球发生的恐怖事件应对之策,以及各种特战比武中的国际惯例,每个课目都带有实战背景,凸显实战特点。
在同步展开的“解救人质精准狙击”课目现场,中国海军参赛队员夏鸿成和队友正依托身前的运兵车车窗,瞄准约150米外的公交车。劫持人质的“歹徒”头靶会随机闪现在4个车窗,每次现身仅3秒。
呼吸,被压到最轻,夏鸿成调整好姿势,目光透过瞄准镜不停地在几个车窗口游动。突然!“歹徒”在左侧车窗闪现!肌肉记忆驱动他的食指完成微调、预压、击发!凭借默契配合,夏鸿成和队友在比赛课目中表现出色。
辗转到“搭乘舟艇水上狙击”课目比赛现场,记者看到越南参赛队员黎文芳和队友匍匐在冲锋舟首舷,身体随着船体摇晃而起伏晃动。他们的眼睛死死盯着近200米外的目标——两个同样在水面上摇摆的靶标,迟迟没有射击。
“如何克服船体和靶标的双重晃动,捕捉风浪起伏中那稍纵即逝的相对稳定瞬间,是这个课目的主要‘考点’。”课目主裁判王帅龙站在看台注视着他们的表现。船体晃动幅度略微减小,黎文芳跟随船体摇摆的频率调整呼吸,准星与靶心重合的一瞬间,他果断击发,成功命中。
“融入实战背景的竞赛课目,实现了赛场与战场的无缝对接。‘搭乘舟艇水上狙击’课目就是我们结合遂行多样化任务实际设计的新课目。”王帅龙介绍,近年来,随着海上、水上执行任务的情况增多,在劈波斩浪中寻求制胜一击,已成为现代狙击手必须跨越的新门槛。
“这里的每一颗子弹都精准锁定‘战场’。”突尼斯参赛队员阿米尔·阿南通过场边翻译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竞赛课目既挑战射手对各种目标的快速捕捉、判断识别和临机协同能力,又极大考验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真有种实战的紧张感。
智能裁评护公正
天山北麓,空气在热浪中微微扭曲。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竞赛的“百步穿杨”课目现场,骤然响起的枪声如密集鼓点,打破了戈壁的沉寂。12名狙击手凝神屏息,几乎同时射向近百米外的目标——印有4枚直径4.5厘米、中心方孔边长1.5厘米的铜钱靶。
最后一发子弹的余音还在戈壁滩上空回荡,白俄罗斯参赛队员安德烈·卡夏纽克目光没有投向远处的靶纸,而是径直走向赛道裁判。一台轻薄的手持平板递到他眼前,上面清晰展示出他的半身照、专属二维码信息以及四发子弹弹着点的高清放大图。
“命中区域判定清晰无误。你无法质疑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安德烈·卡夏纽克快速滑动确认,指尖在最终成绩栏下方郑重签下电子签名。评分、核实、登记,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分钟。
“不仅狙击需要精准,裁评也需要精度。”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领导介绍,这届竞赛迭代升级智能裁评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与二维码双重验证检录,实现命中效果远程可视、成绩评定系统生成、排名打分现场公布、比赛成绩实时显示,让每名参赛选手能够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射击情况、得分情况。如果参赛选手对成绩有异议可以及时申请复核,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做出公平公正的裁评。
隐蔽、跃进、匍匐……中国陆军选手杨健山在“渗透狙击”课目中身手敏捷,干脆利落。课目主裁判张浩手持移动终端,调取靶标段、射手端以及空中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将这些动作细节尽收眼底。
张浩告诉记者:“如果靠裁判员两条腿追着选手跑,既危险又难免疏漏。现在‘电子裁判’实现了无影覆盖,让执裁的盲区与风险消弭于无形。”
精度,在这里被丈量到毫厘。在一张布满弹痕的铜钱靶纸前,“百步穿杨”课目副裁判修国璐向记者介绍这个课目的评分标准:完全命中铜钱中心方孔且不擦内边线计25分,命中铜钱内边线计20分……他一边介绍一边指着弹着点散布的靶纸,“如果靠人眼分辨子弹是否‘压线’,则可能存在争议。”他拿起一旁的平板电脑向记者作对比:“如今,我们提前将铜钱的精确尺寸、判定区域的毫厘标准,都‘编码’进系统。规则转化为算法,为裁判装上了‘透视眼’和‘稳定器’,让肉眼难以捕捉的毫厘之差,在像素和数据的‘刻度尺’前被清晰衡量。”修国璐说。
科技赋能托举公平与效率。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领导说:“利用技术手段打造公平的竞赛环境,目的是让狙击手们关乎技艺、意志与勇气的巅峰对话,回归最纯粹的竞技本质,让这里的每一份成绩更快更精准更公平地反映射手真正的实力。”
文化纽带连真情
比赛第一天,乌兹别克斯坦选手胡达耶尔加诺夫·胡而希德凭借稳定的发挥,成为获赠“轩辕剑”的选手。
从课目主裁判郑印手中庄重地接过那柄中国古剑,并得知赢得“轩辕剑”有“宝剑赠英雄”的含义,胡达耶尔加诺夫·胡而希德显得格外高兴。他告诉记者,这件来自中国的礼物意义非凡,这柄剑不仅象征着狙击手的荣誉和成绩,也包含着一种共同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理念和追求。
7月15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武警某训练基地开幕。这是开幕式后,蒙古国参赛选手进行“声响掩护隐蔽狙击”课目竞赛。(侯崇慧 摄)
不远处,“百步穿杨”课目场上,白俄罗斯选手斯坦尼斯拉夫·菲亚杜金,刚刚以精湛的技艺成功击中了印有四枚外圆内方铜钱的复杂靶标,取得了75分的好成绩。赛后,他十分激动地提出,要与靶纸合影留念。
看到“铜钱靶”上的弹孔,他的眼神中充满探究与思索。担任该课目主裁判的郑贵走上前,微笑着解释:“这枚小小的铜钱靶,‘外圆象天,内方象地’,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与和谐理念。古时便有神射手以箭射悬挂的铜钱方孔为练,追求‘正中靶心’的极致技艺。千年之后,我们以狙击步枪延续这一传统,寓意着对‘精准’这一狙击核心价值跨越时空的永恒追求。”
听后,斯坦尼斯拉夫·菲亚杜金感慨道:“这些蕴含深厚哲理的中国元素,让我仿佛触摸到了这个古老国度跳动了五千年的文明脉搏。它们是文明对话的使者,是连接不同国家军人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7月17日上午,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中,中国队员和白俄罗斯队员交流武器装备性能。(侯崇慧 摄)
赛场之外,交流的乐章在更广阔的空间奏响——
赛场休息区旁边的空旷场地上,古巴参赛队员奥列尔·佩雷斯·阿尔迪雷斯正向围拢过来的多国同行们演示他们上膛前检查子弹底火、确保供弹顺畅的独特手法;柬埔寨选手陈·索菲普,则用手比划着,介绍他们小组狙击时高效、隐蔽的专用手语沟通系统;中国武警选手康凯宁,从战术背心侧袋中掏出几个不起眼的小沙包,展示其在野外缺乏稳定依托时,如何利用沙包快速构筑稳固射击平台的方法……这些来自实战一线的宝贵经验,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流淌。
“语言不是沟通的障碍,肤色也不是学习的壁垒。”柬埔寨参赛队员陈·索菲普通过翻译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在每一个课目的比拼中,与世界各国狙击精英切磋技艺、交流情感,友谊得到迅速升温,这已经超越了竞赛本身。
臂章在交换,承载着不同国徽与军队符号的身份标识,成为友谊的见证。较量,催生了更深的理解与尊重;竞争,最终融汇成面向未来、守护和平的共识与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各国狙击精英们紧握的手掌与真诚的笑容中,变得具体而生动。(王振 邢晨 马戈)
蚂蚁配资-蚂蚁配资官网-实盘配资网-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