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来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没有边界的视角是他的个人特色。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达利的画作更多的以展示超现实视角著称,但这就意味着要理解达利的画作,就必须具备一种超现实的视角。而昆汀杜皮约作为一个创作者,他的影视作品也以朝鲜是视角著称,而这两个人的结合会迸发出来怎样的火花,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达达达达达利》讲述的就是这两个人的结合,不过这一次,达利是杜皮约电影中的人物。一个自认为非常逊色的女记者要采访达利,但是达利面对着要采访自己的人并不是非常友好,而这种傲慢使得女记者的压力很大。女记者理解的采访更多的是要掌控采访中的主动权,即记者采访达利,但是达利认为,这样没有办法让自己理解这种主动权存在的意义,于是,采访变成了达利的个人秀。达利用一种新的方式完成了这段采访,但是这种新方式将一次文字采访彻底转化为了纪录片的拍摄。
于是,两个人互为主干在这段采访中回环婉转,而慢慢的,采访对于达利来说已经成了自己的生活一部分,而原本只想要问几个问题的女记者也发现,自己的生活变了模样。
要形成完整的表述,更多的时候依赖的是成型的表述框架,这也是很多电影教科书在剧本构成方面给出的普遍参考,然而这种参考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遵从一种规则,这就是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当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但是对于另类视角或者说完全没有视角的创作者来说,规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挥。
昆汀杜皮约就是其中一位,他用插科打诨式的表述很快的就俘获了一部分人的心。而这种表述用在一个一普通主人公为主的电影当中,显然并不具备对故事的超水准发挥,但是这个主人公换成了达利之后呢?一切就有了变化。
众所周知,达利的视角与一般人的不同,而杜皮约的视角很发散,甚至说可以没有视角,这在无形之间就为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默契。而讲述达利的时候,对于杜皮约来说是手到擒来的,因为两个人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致性。
发散的视角,同样有着发散的主人公,本片看似是在讲述达利,但实际上主要扮演达利的演员就有五位,通过五个不同的演员形成了五种不同的视角,而这五种不同的视角看似有所聚焦,当它汇聚到本片当中便形成了一种发散的点,这对于想要按照普通的电影来理解的观众而言,这是一种折磨。但是对于想要看到不一样的作品的观众来说,杜皮约简直是触及到了兴奋点。
在理解大于感受的时候,我们的电影模式是中规中矩的,而当感受大于理解的时候,我们的电影模式是跳跃的。比如在采访的场景中,杜皮约将采访的内容放小,但是却将采访的过程放大,这显然是有悖于一般的故事讲述的方式的,在等待达利到来的过程中,杜皮约安排了女记者以及自己的朋友非常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采访来说是旁支末节,但是当这种旁支末节彻底占据了采访的核心的时候,以往的故事逻辑就被颠覆了。
只有在意料之外才能出乎意料,而对于达利这样癫狂的艺术家来说,出乎意料就意味着自己需要掌控一切,而当这个花一千万拍下了达利的作品的富人想要求一个结果的时候,达利给予了自己的结果,这一场景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因为正常的逻辑之下,故事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讲述了,然而就是这种没有办法,却给出了一个办法。
在餐桌上的时候,达利看似在听别人的故事,而故事的讲述者看似在讲自己的故事,然而当这两个人的思维开始在故事中交错的时候,故事究竟属于谁?达利在这个故事中加入进去了女记者以及女记者对于自己的影响,而神父在这个故事中降入的是眼前的一切以及以后即将发生的一切。这个时候,故事的讲述者看似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故事的讲述者现实中却移位了。很难说这是达利的故事,还是神父的故事,亦或者,这是达利在讲述神父的故事。
类似的很多点我们都可以在本片中进行另类讨论,这也是它非常具有魅力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讲述什么?或者说我们在讲述一件怎样的故事,这取决于我们按照怎样的方式,当天马行空的思维逻辑去进行表达的时候,或许,我们作为观众会看到不一样的讲述,这样的丰富确实是可以跟达利的超现实媲美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讲述者都可以从屋子里出来。
蚂蚁配资-蚂蚁配资官网-实盘配资网-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