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三院”)脊柱外科,来自贵州纳雍的14岁小伙子小宇(化名)第一次挺直了脊背。
因严重的先天性胸12半椎体畸形,他脊柱侧弯达120度、后凸100度,身体明显倾斜,无法直立。病痛使他长期自卑,即使在广州的炎热天气里,他也裹着厚外套,不愿显露背部凸起的骨骼。
小宇术前术后全脊柱正位片对比。
小宇的治疗之路颇为曲折。3岁时,其脊柱畸形已被确诊。然而,家人担忧早期手术影响发育,未及时采取干预,反而尝试了保守疗法,致使侧弯持续加重。长期佩戴支具还引发了背部压疮。
今年,小宇一家决定到广州来,求诊于南医三院副院长、脊柱外科一科主任王亮团队。
面对已错过最佳时机、畸形极为严重的小宇,王亮团队只能利用影像技术获取脊柱数据,并通过3D打印1:1还原侧弯模型,再思量如何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
小宇术前3D打印重建模型。
“小宇的脊柱因半椎体生长已严重失衡,一次性矫形风险极高,存在瘫痪可能。”王亮认定,必须切除致畸根源——胸12半椎体。并最终确定实施“后路半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尽管方案已定,高风险仍令小宇父母难下决心。手术前夜近10点,忙碌一天的王亮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讲解手术目的、步骤及预期效果,细致解答疑虑,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护理团队也积极介入,指导小宇进行肺功能训练。
手术当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信号一度消失。王亮团队临危不乱,结合3D模型精准导航操作,成功完成半椎体切除、脊髓减压与短缩。手术宣告成功,术中出血仅200毫升。
术后,小宇恢复良好,脊柱侧弯得到显著矫正,身体恢复直立,身高增加5厘米,实现“双肩平衡、后背平整、骨盆平衡”的全面矫治目标。
这个年仅14岁的小伙子,第一次挺直了脊背,如今已顺利出院。
手术前。
手术后。
“先天性半椎体的致病机制为原发畸形导致的双侧生长不对称,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无法改变这种生长不对称。”王亮提醒,对于自然史不明确的患儿,当畸形呈明确进展趋势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畸形进展成为治疗困难的严重畸形。
他指出,手术时机需要考虑畸形的进展情况以及患儿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通常在5岁之前进行。“以最小的代价矫正、控制畸形,防止其发展成为累及范围大、严重僵硬的畸形。”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董莹
蚂蚁配资-蚂蚁配资官网-实盘配资网-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